宜春化工机械网

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化工机械厂家

徐工要搞事发起大战影响整个制造业

时间:2023-03-17 来源网站:宜春化工机械网

徐工要搞事:发起大战影响整个制造业

2016年三月的某天,位于德国北威州的一家拥有82年历史的老牌混凝土机械企业——施维英,迎来了一场隆重的盛事。在料峭春寒中,几位从中国远道而来的“嘉宾”为施维英公司最新研发的、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65米混凝土泵车进行了剪彩。其中一位“嘉宾”,就是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不过,他的身份并不只是“嘉宾”这么简单——早在2012年,徐工集团曾瞅准时机,果断出手,并购了这家全球顶尖的混凝土机械企业;而彼时的施维英由于管理不善,正处于巨额亏损之中。

倏忽四年时间已过。如今的施维英,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陷入发展困境中的企业——在将施维英收归帐下后,徐工迅速对其管理模式进行变革,调整其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降低其运营成本……经过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改革举措,2015年,施维英成功扭亏为盈;而在今年,施维英继续焕发着蓬勃的战斗力,销售业绩持续迅猛增长,并在全球范围内大幅盈利。看着昔日空荡萧条的厂房,如今已是一副热火朝天的忙碌场景,众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感慨与兴奋。

施维英的巨大转变,自然也让王民十分高兴。不过,在兴奋的同时,他的心底更有了一种强烈的触动——在为施维英65米混凝土泵车进行剪彩时,他得知消息:作为全球唯一能够量产的、输送米数最高的产品,施维英的65米混凝土泵车在刚刚研发试制完成时,就已经接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25台订单!“你想想,一个新产品,刚试制完成,样机都还没完全下线呢,就已经有了25台订单,这是何等强大的产品号召力!这说明大家高度认可施维英这个品牌,高度认可‘德国制造’。”王民语气激昂地说道,“那背后支撑它的又是什么?我举一个例子——施维英生产的工业泵素来以高品质著称,武汉的一位客户曾买了施维英的工业泵,为了防止出现故障,还买好了备件。但是后来这些备件放在仓库里都20年了,施维英的产品竟然还运行地十分良好!一台工业泵,几十年了还在平稳运转,买的备件竟然都用不上,这太了不起了!甚至可以这么说,在施维英生产者的脑海里,根本就没有‘坏’这个概念、没有‘故障’的概念,这真的太让人震撼了!”

施维英产品的这种异乎寻常的高质量、高可靠性给王民带来了巨大感触,彼时的他,似乎心底就已开始酝酿在徐工集团发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而此后不久,另一件事情的发生也引发了他的深刻思考——在从施维英考察归来几个月后,2016年度的“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正式发布。在这份业界公认最权威的榜单上,徐工集团2016年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中排名第9位,成为唯一一家杀入前十的中国企业。尽管仍保持着国内工程机械“行业老大”的地位,但王民对于徐工集团乃至整个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却产生了浓重的担虑:在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发展高峰时,徐工曾在榜单上位居全球第5位,此外还有两家中国企业进入了前十;但是随着整个产业的骤然下滑和全球经济普遍陷入不景气,徐工的排名从第5下滑至第9,成为前十强中“硕果仅存”的中国企业。

“中国工程机械产业这几年确实遭遇了严重下滑,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为什么在市场都不好的情况下,国际巨头企业的下滑会比中国企业慢,甚至有的企业排名还在往上升?这就是我们中国企业自身的问题了,我们经不起风浪,一旦风吹浪打,就稀里哗啦地往下掉!”王民说道,话语间洋溢着一股发人深省的意味。

考察施维英的巨大震撼和对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思考,使得王民意识到,徐工要想在国际竞争中胜出、最终登上全球工程机械产业的最顶峰,必须要筑牢根基、回归本源、打造出像施维英一样的顶级产品。一番深思熟虑后,王民为正在“珠峰登顶”路上奋力前行的徐工集团提出了这样一个振聋发聩的行动金标准——“技术领先、用不毁”。

于是,一场以产品为核心、以质量为“旗帜”、以新兴技术为“兵器”、以全体徐工人为“作战队伍”的激烈“战役”,在整个徐工集团轰轰烈烈地打响了。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徐工这场战役的意义已经溢出了一家行业龙头企业自我革命的范畴,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中国制造企业的方向选择和变革举措提供了某种指引和借鉴。

要实现“珠峰登顶”,必须“用不毁”

众所周知,中国已是制造业大国,但并非制造业强国;中国制造的产品虽然行销全球各地,但多数并不以高品质著称。而与之相应的是,有关德国制造的“神话”却一再在国人之中引发震动:一个开关运行了65年时间,期间辗转服务过三座工厂,迄今仍在使用;一座百年前悬挂在青岛某基督教堂上的德国钟表运转良好,预计发生故障还需要300年时间;一台机床竟然要按照400年的使用寿命去进行设计……正是这种堪称“逆天”的强大品质,使得“德国制造”广受用户信赖,并在全球制造业中独领风骚。

今年6月,感触颇深的王民在参加完清华大学举办的某次研修培训后,连夜写下了一篇题为《把握机遇精准出击——以技术领先、用不毁金标准创新实现珠峰登顶》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如是指出:“正是受到德国人和德国“工匠精神”的启发,我在徐工提出了技术领先、用不毁的理念。我们就要将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项工作高质量、高标准地做下去;每一台产品都要认认真真地做并不断地改进,质量指标不稳定、心里没数绝不要轻易推向市场;交给用户的就是品牌品质、口碑信誉和用户放心。……目前,中国工程机械台量规模空间基本见顶,但行业价值空间的提升潜力巨大。如何提升行业价值空间?挺进中高端,提升产品技术含量、质量品质和附加值,也就是达到我们提出的技术领先、用不毁这条金标准,愈发显得必要而迫切。全面突击中高端,进军发达国家市场,提升企业价值和用户价值,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突破当前困境、打破成长瓶颈的关键;这条道路是艰难的,但我们没有退路和选择,必须是不忘初心,奋力前行,而所有开拓与进取都须以技术领先、用不毁这条金标准为引领。”

如果我们把目光回溯,会发现徐工这场“用不毁”战役,其实早在多年前就已开始发轫。2011年前后,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发展到了历史最高峰,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着这一产业飞速增长,很多企业加班加点、扩充产能,陷入了销售业绩狂飙突进的狂欢之中。一位业内人士曾这样回忆:“那个时候到了什么程度?客户来买产品,如果你的企业没有现货,他转身就去往别家,一刻都不能等,买几百万的设备就好比去市场买菜一样。”在这种形势下,一些企业为了满足高涨的市场需求,在产品质量上开始疏忽大意。

面对这样一副“大干快上”的场景,王民却保持了难得的清醒。在很多人纷纷陶醉于增长、无暇顾及质量和研发之际,他警觉地意识到了背后的隐忧,并果断提出,徐工要加大科技创新、发力产品质量,走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端用户和大吨位的“三高一大”道路。这番敏锐的认识和果敢的决策使得徐工避免了在快速扩张中产生撕裂,从而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基础、修炼了更加深厚的内功,因而能在此后风云诡谲的行业变化中牢牢占据着“国内老大”的地位。也是在那个时期,对于技术先进性、高质量和高可靠性,徐工就已经在反复强调和大力践行了。这些努力使得徐工在全球工程机械产业高峰上迅速爬升,如今只剩了登上最顶峰的“最后一公里”。

没有时间停下脚步喘息,此时的徐工必须要在颇为艰难的“最后10%难题”上找准方向和发力点,毕其功于一役。“徐工要珠峰登顶,必须要让全体徐工人知道该从哪里突破、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几万名职工必须要有一个最聚焦的点。过去,其实不论是技术创新、产品品质、可靠性水平,我们一直都在发力;而施维英给了我切身的震撼,所有这些必须要做到极致!必须要上升到‘用不毁’的标准!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一代代的徐工人坚持做下去,你看最后徐工能不能成功?!”王民斩钉截铁地说道。

那么,为了践行技术领先、用不毁“金标准”、最终实现“珠峰登顶”,徐工又将从哪些方面努力呢?

123下一页>

欧易okx交易所下载

okex平台app软件官方

欧易okx软件下载